南京如何推进“5G+工业互联网”更好更快升级发展?4月16日,南京市“5G+工业互联网”融合应用试点城市推进会成功召开,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鹏,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、纪检组长、二级巡视员刘宝,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郑晓明共同启动了“南京市推进‘5G+工业互联网’升级发展”仪式,标志着南京市正式开启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发展新阶段。
记者了解到,今年年初,作为国家首批“5G+工业互联网”融合应用试点城市,南京率先发布《南京市推进国家“5G+工业互联网”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》,将以江宁区、江北新区两个区域为主承载核心建设区,逐步辐射全市“4266”产业体系,培育全链自主的“5G+工业互联网”产业生态。目标到2027年底,力争“5G+工业互联网”核心产业规模达3500亿元。
南京“5G+工业互联网”不断加速
工业互联网既是体现新质生产力实践价值的关键领域,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形成的强大力量,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。自2024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“5G+工业互联网”融合应用试点城市以来,南京加快推进试点城市建设各项工作。
记者了解到,截至目前,南京累计建成5G基站4.5万个,每万人5G基站达47个、全省第一。建设5G行业虚拟专网306个,基础电信企业和工业企业合作建设工业独立专网数量超10个。成功培育1个国家级双跨平台、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和27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。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“1+1+14”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,标识注册量、解析量位列全国第一。
全市累计建设10个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公共服务平台,培育5G领域重点企业100余家,国产品牌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连续五年保持国内第一;全市拥有5G和工业互联网相关国家标准、知识产权超1000项,紫金山实验室在未来网络、6G等前沿领域,研发能力处于业界领军地位,创造了6G太赫兹实时无线传输10余项“世界第一”;扬子石化“5G+安全石化”和中兴通讯“5G+智能物流”两个项目入选工信部“5G+工业互联网”二十个典型应用场景重点行业实践案例。
全国率先发布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
作为国家首批“5G+工业互联网”融合应用试点城市,南京市率先发布《南京市推进国家“5G+工业互联网”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》,围绕升级网络设施,升级技术产品,升级融合应用,升级产业生态,升级公共服务5个方面部署19条升级举措。
据悉,南京市将以江宁区、江北新区两个区域为主承载核心建设区,推动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应用规模化发展;加快“5G+工业互联网”融合应用,力争培育100个“5G+工业互联网”融合应用项目,打造不少于50家5G工厂;支持工业企业、基础电信企业、科研机构等建设5G融合应用创新中心、联合实验室、“5G+工业互联网”中试平台等创新服务载体,进一步加强创新链、产业链融合发展。
工业5G终端设备下连网络、上接应用,是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支点,更是“5G+工业互联网”产业链关键一环。活动现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中兴通讯、南京联通、南京埃斯顿等产业界企业共同发布了《工业5G终端设备发展报告》。报告详细梳理工业5G终端设备的应用进展、技术体系与发展趋势,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引。
此外,南京还启动首批工业5G终端设备产品征集工作,发布了《南京市“5G+工业互联网”需求清单》,通过征集先进适用的工业5G终端设备,加速供需对接,加快形成具备服务全国“5G+工业互联网”相关终端需求能力。会上,南瑞继保、梅山钢铁等企业与“5G+工业互联网”服务商进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。